首页
免费演讲稿 内容页

木兰诗的艺术美(木兰诗艺术成就)

2025-08-03 22:35:30   本文已影响 0人 

一、承传与创新

《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表现于多方面,笔者以为最为突出的是:承传与创新,简劲与细腻,叙忧与状乐。


二、简劲与细腻

简劲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简劲在《木兰诗》中时带有一种原初色彩的内在活力,因此,既简练,又显得粗犷豪迈、浑厚深沉。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还有:“军书联翩而至,父老无兄。”《木兰诗》的创新还表现于借儿女之思、亲人之情,写战争之事,写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妇女弃织从军之思,因此形式和题材上虽仍为传统型的, however却光彩照人,展现了中国女性深明大义的高贵品德。这种对民歌形式和题材的承传与创新,既易为人所接受,又能拓展诗歌的容量,可谓蹊径独辟,匠心独运。


三、叙忧与状乐

《木兰诗》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写忧,后部分写乐,忧是乐的反衬,乐是忧的归宿,从而深刻揭示了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寄托着北朝人民良好的愿望和对融融而乐的幸福生活的憧憬。

前部分写木兰停机忧叹,造成悬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的问答,排除了儿女之思的狭隘情感,从而突出了木兰为失去和平宁静的男耕女织生活而忧虑,而叹息。时局不安,军情紧急,家庭处于危难之中,这是木兰忧心如焚的根由。

松果之间,寒流依旧。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在战乱中被迫从军,尽管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压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代父从军的方式,为了报效祖国、报效家丁,为实现个人的理想而牺牲自己。

后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从军途中的一些情景,展示了她对战争、和平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回顾自己的代父从军的经历时,她表现出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一部分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境遇,更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留守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铺陈地写出了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展现了她对战争环境的敏感和坚韧。


结语
《木兰诗》艺术美的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女中英杰的多方面的刻画,使人们看到了《木兰诗》章法井然,人物形象丰满。木兰不单是一个赳赳武失,更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怀的女子。她身上既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也具有耀眼的理想光辉。《木兰诗》彪炳千古,而木兰则光耀千秋。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
展开剩余(
上一篇:霜降问候文案(霜降暖心文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