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从百分数的第一扇门到第二扇门
今天,我第一次接触到百分数的应用题。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后,我便主动要求完成一份数学作业,内容是一道“牛吃草”的问题:
“有一片牧场,可供8头牛吃10天,或供6头牛吃20天,问:可供多少头牛吃5天。”
刚开始时,我对这道题感到有些困惑。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我决定先理清问题中的关键点,逐步解决它。
首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牛吃草”问题,需要考虑牧场上草的生长速度和消耗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假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单位,那么:
- 8头牛吃10天,总共消耗了 (8 times 10 = 80) 单位草。
 - 6头牛吃20天,总共消耗了 (6 times 20 = 120) 单位草。
 
这里的关键在于草的生长速度是均匀的。也就是说,每天草在牧场上的增加量是恒定的。设每天的新长草为 (g) 单位,那么:
- 对于8头牛:
 - 草的总量包括原有的草和新长的草。
 - 
80单位 = 原有的草 (g times 10)
 - 
对于6头牛:
 - 120单位 = 原有的草 (g times 20)
 
通过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解出原有的草量和每天的新长草量:
- 
设原有草量为 (c),则有: (80 = c 10g) (120 = c 20g)
 - 
相减得到:(40 = 10g) ,解得 (g = 4) 单位/天。
 - 
将 (g) 带入第一个方程,得 (c = 80 - 4 times 10 = 40) 单位。
 
接下来,问题问的是可供多少头牛吃5天。设所需牛数为 (n),则:
- 草的总量 = 原有草 新长草 = (40 4 times 5 = 60) 单位。
 - 牛每天吃的草量为 (n) 单位/天,吃5天所需的草量为 (n times 5)。
 
因此:
(40 5n = n times 5)
解这个方程:
(40 = 5n - n) (40 = 4n) (n = 10)
所以,可供10头牛吃5天。
在完成这道题后,我感到数学的应用确实挺有意思的。它不仅需要理解基本概念,还需要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实际的方程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我对百分数的应用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次练习让我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不断尝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百分比来表示变化量,并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三篇不同版本的改写:
开,发现有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列火车,原先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先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这一道题与我们上次闯开第一扇门的同学很简单,就是112——80=32千米,在用32÷80=40%了,我们闯进了第一关,第二关还是那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他有出了一道像似的题:有一列火车,原先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先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一道题和我们上次遇到的题不一样,我们慢慢去探索。
进一步探索,我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和蔼可亲的教师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有一列火车,原先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先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这一道题与我们上次遇到的题不一样,我们慢慢去探索。我们明白,这一道题与我们上个学期学的题十分像,所以我们探索起来十分简单。也就是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比原先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80×40%=32千米,再加上原先的速度,80 32=112千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此刻的速度是原先的百分之几。80×(1 40%)=80×1.4=112千米。
闯完了又一关,下一关写着做这些题的方法:1.单位“1”×(1±百分比)2.单位“1”±(单位“1”×百分比)。第四关写着求“已知单位‘1’求对应数量”的一般步骤:
1.找单位“1”2.算相差量(增加量或减少量)3.算对应数量4.检验作答。
我们探索完了,我收获很大,又进了一步“拜访”了我们的朋友百分数。在数学的探索中,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也会有很多的欢乐。
这篇文章改写后主要保留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逻辑,但进行了以下改进:
- 将第一段内容调整为更有趣且更具挑战性的开头,增加了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
 - 在第二段中,我加入了一个详细的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比变化的计算方法
 - 将第三段从简单的文字描述扩展为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理论推导,增加了数学细节
 - 通过不同的标题和结构,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更深入的内容
 
这样改写后的版本既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又添加了一些新的思考点和练习,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同时,使用HTML中的
标签包裹每段文字,确保换行后的内容清晰易读。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