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登高》说课稿
一、说教材
-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
- 本节课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其中第三首是《登高》。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
学习这首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分析的方法。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体裁特点及情感表达。
-
难点:准确把握诗歌中复杂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发展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
知识准备
- 提供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杜甫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的特点。
- 教师讲解《登高》这首诗的基本信息(作者、创作时间等)。
二、说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
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感。
-
能力目标:
- 掌握分析诗歌手法的方法,如分段阅读法和意象联想法。
-
发展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对唐诗的审美情趣。
-
情感目标:
-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说教学方法
- 情境引导与分课教学
-
通过分课教学,先了解《登高》的基本信息,再进行诗歌赏析。
-
小组讨论与交流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
互动反馈与引导
- 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 收集相关资料:唐诗特点,杜甫诗歌风格。
- 教师讲解《登高》的基本信息(作者、创作时间)。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阶段(5 分钟) - 教师提问:这首诗是杜甫的哪首?它属于哪些文学体裁? - 师生共同朗读《登高》,激发兴趣。
2. 策划赏析阶段(10 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分析每一段的意思。 -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壮志、身世之痛、人生的意义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3. 深入解析阶段(25 分钟) - (1)整体解读 -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登高》中诗人对个人与国家的双重感慨。 -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双重感慨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2)具体意象分析 - 逐一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黄狗红”、“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3)情感表达与鉴赏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核心情感,发展鉴赏能力。
4. 总结升华阶段(5 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诗歌的深意和鉴赏方法。 - 师生共同朗读《登高》,再次感受诗人豪放的气魄。
五、作业设计
- 仿写一首与杜甫相关的诗作。
- 阅读相关文章或资料,查找关于杜甫诗歌的其他分析。
- 回家分享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六、板书设计
``` 登高
壮志未酬 身世之痛 人生的意义
此诗展现了杜甫的豪情壮志和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登高》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歌的语言美,还能体会到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超然自由的精神境界。 ```
关于作业:
通过完成这篇论文,学生将深入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文章改写后的内容,使用 HTML 包裹后的结构化文本:
```html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力目标(重点):
1、培养颂读诗歌的能力。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启迪爱国主义情怀。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能力目标1、2、3为重点;情感目标为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是最适于吟诵的。本课主要采用吟诵法和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学生则在吟诵和联想描摹中体味理解。
说教学设计:
本课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1、导入新课:因课前已印发了资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诗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预习,用猜猜出他是谁的课件导入,既可以对杜甫多一层理性认识,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为下一步的漫谈作者作品做铺垫。
2、漫谈作者作品:
这一环节釆用漫谈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目标,并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3、指导诵读理解,走入诗境:
这一环节从整体感知到逐联解读入境,从理解到想像描摹,从诵读到体味吟咏,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四则读诗之法:知人论世,披词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韵律。同时,指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顿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4、课堂拓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育,首先应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广的忧思,豁达的心胸,无-can启开我们的思想之门,情感之闸,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华,艺术的完臻。因此,我选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汉》,要求学生诵读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语给杜甫,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学生对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内化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潜移默化中启迪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5、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对杜甫晚年创作特点作一总结,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认识,以便于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自读杜甫的诗作。最后以深情的配乐背诵做结,学生可在音乐和文学的双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艺术修养得以提升的机会。
6、作业:
为杜甫写一二百字的小传。这既是一次小练笔,又是一次资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说是对本课的一种课外延伸。
总结:
诗歌是灵魂的声音,是优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净地。有人说:“读诗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说,读杜甫的诗,可以使人变得深沉、真诚。
```
说明: - 本段结构清晰,分成了多个部分(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符合用户提供的段落内容。 - 使用了三个段落来区分不同的部分,便于阅读和理解。 - 每个部分内容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核心信息。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细化某个部分,请告诉我具体要求!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