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演讲稿 内容页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拼音)

2025-08-11 05:58:31   本文已影响 7756人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七律·即景)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此诗写于韦应物七岁时,自游而北,行至黄河之边。诗人以游船为笔,描绘了山川壮丽和景致的广阔;并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离别时的无尽愁思。

【白话译文】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舟顺水向东行进,东南山谷开阔通大河。稀疏树木依稀远望,夕阳映照河水中忽明忽灭。 recalling a lone village thirty years ago, still some villages near伊岸,几只孤雁初晴,北归的朔风仍在耳边呼啸。

【创作背景】 韦应物原是南梁人,后南归中原。他自幼酷爱诗歌写作,尤其对七律有浓厚兴趣。他在大历九年(774年)秋天,于淮水边与洛阳的李主簿同游,此即《七律·即景》所载之首。

【赏析】 1. “夹水苍山路向东”描绘了洛水向北奔流,舟行远山的壮丽景色。 2. “东南山豁大河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两山交汇于黄河的壮丽景象。 3. “寒树依微远天外”通过描述树木的稀疏与距离,巧妙地隐喻了季节更替和自然变迁的过程。 4. “夕阳明灭乱流中”一目了然地表现了夕阳下河水的模糊不清,暗藏深沉的景象。 5. “孤村几岁临伊岸”描绘了一片孤独而宁静的村落,伊岸是伊人故里,诗人远赴他乡寻求慰藉。 6. “一雁初晴下朔风”指明了诗行中的季节变换与地理变化,暗示了离乡留恋之情。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其主题深刻、情感真挚,是七律中动人心弦的一首。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
展开剩余(
上一篇: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歌赏析(往富平伤怀翻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