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演讲稿 内容页

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学视频)

2025-08-12 21:49:06   本文已影响 6374人 

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观察点”和“障碍物”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
  2. 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掌握不同的观察点位置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3. 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高低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站在高处看得远吗?比如,从楼顶看地面上的城市,看到的城市会更大一些。那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学问题——“观察的范围”(板书:观察的范围)。这和我们常听说的“站得高看得远”,其实是有深奥的数学道理的。

生:
师:
课件展示:小猴在不同楼层张望同一块桃树,看到的数量不一,说明什么呢?

师:
生:
课件讲解:小猴离墙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广;离墙越远,看到的范围就越窄。这正是“观察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一规律。


2. 探究新知(15分钟)

师:
问题1:在不同的楼层张望同一块桃树,看到的数量不同,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1
课件展示:小猴的位置越高,看到的桃树越广,说明观察点的位置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问题2: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该怎么办呢?



课件讲解:如果小猴爬得越高,观察点越高,看到的范围就越大,可以看到更多的桃子。


问题3: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
生1
课件展示:将观察点和地面相连,形成一条线。这条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小猴能看到的最近的那个桃树。这个过程叫做“观察范围”。


3. 活动探究(20分钟)


问题4: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地面模型,标出不同的观察点A、B、C。将观察点和障碍物连线,延长到地面,确定他们的观察范围。

  1. 小猴站在A处,看到的桃树有哪些?
  2. 爬到B点,可以看到哪些桃子?
  3. 从C点看去,还能看到哪些桃子?


课件展示:通过画图和思考,小猴看到的桃子数量不同。看到的桃子越广,说明观察点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4. 建立模型(15分钟)


问题5:结合前面的讨论,说一说怎样的数学模型能表示这个问题?
生1
课件讲解:当观察点和障碍物形成一条直线时,这条线与地面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小猴能看到的最近的桃树。这一过程称为“观察范围”。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5. 总结提升(5分钟)


问题6
1. 如果你站在不同的楼层看同一块地面,看到的数量会怎样变化?
2. 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


课件展示:站在不同楼层,观察点位置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观察点越高,看到的范围就越大;反之亦然。


板书设计

```

观察的范围

小猴爬得越高的观察点,能看到的桃树越多
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观察点:眼睛的位置
障碍物:不能被看见的地方
观察范围:从眼睛可以看见的部分

通过画图分析发现:
- 观察点越远,看到的范围越广
- 观察点越近,看到的范围越窄 ```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动手实践,学生不仅理解了“观察点和障碍物”对观察范围的影响,还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接下来,我可以继续设计更多的探究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
展开剩余(
上一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