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演讲稿 内容页

《将相和》优秀教案(将相和教案详案)

2025-08-16 00:22:02   本文已影响 2437人 

《将相和》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分析第一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解决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清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中一些特定的词语意思和战国的历史背景。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例如司马迁改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将”、“相”等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原作改写的。

3、板书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书。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中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例如:第一个故事从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到秦国击败赵国的过程)

2.讨论交流: (1)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2)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五、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完成璧归赵)

2.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地向秦王挑战,并借酒 trade 即使身手不凡,也只能完成璧归赵。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

3.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1)机智:蔺相如能够机智应变,不畏强暴。 (2)勇敢: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蔺相如表现出极大的勇气。 (3)诚信:蔺相如在比赛中谨慎处理,避免了被秦王利用。

4.有感情地朗读、分析:“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蔺相如看到自己的才能没有价值,便主动出手。“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再读这段文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蔺相如在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时,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机智。他的诚信和坚定让整个故事有了落脚点。”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文中的基础上,了解三个小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二、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1)机智:他以谨慎处理身份来表现。 (2)勇敢: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时表现出极大的勇气。 (3)诚信:在比赛中谨慎处理,避免被利用。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述蔺相如的语言和行动,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解释廉颇的性格特点。 (2)根据投影片中的插图,想象廉颇的行为,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

三、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廉颇在秦国时,因为武有蔺相如,文有廉颇。)

2.分清事情前因后果: (1)机智:廉颇在与秦王的交易中机智应对。 (2)诚信:在秦国时,将相如帮助他完成交易。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述廉颇的语言和行动,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四、思维扩展 1.讨论:三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文中的蔺相如和廉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五、小结 1.鼓励编排课本剧。 2.复述三个小故事。

六、课外延伸 1.引导课外阅读: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的原因。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返回免费演讲稿列表
展开剩余(
上一篇:《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的读后感300字左右)

猜你喜欢